特别提示:不可发布违法信息/重复内容/垃圾内容/拼接内容/软件自动发布,一旦发现永久封号,欢迎向我们举报!
免费发布信息

最新资讯!反腐成为两会百姓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

发布时间:2023-03-10 01:53:01  来源:网友自行发布(如侵权请联系本站立刻删除)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今年两会百姓最关心哪些热门话题?2月1日至27日,人民网开展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已经给出了答案。此次调查共吸引超过581万人次参与,经网友投票,教育人才、社会保障、正风反腐、乡村振兴、就业优先、医疗卫生、依法治国、社会治理、扩内需促消费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入选十大热词。

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,教育人才、社会保障、正风反腐是当前最受民众关注的三大热门话题。

为何反腐会成为今年两会百姓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?是因为目前中国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,越反越贪,而且贪腐金额还越来越大。前不久中国足球爆出贪腐丑闻,从总教练李铁落马之后,牵出背后足协一连串贪腐高官。

中国足球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,目前已经沦为亚洲二流球队,竟然会输给越南这样的对手。背后的原因,原来是中国足协已经腐败透顶,从上到下全都烂透了!10年前三位副主席,现在的两位秘书长,据说背后还有体育总局副局长,真不知足协这池子水到底有多深?

然而,中国的腐败问题不仅在足球,斯诺克出现了10多名中国球员因打假球,被国际台联禁赛的丑闻。篮球近期也爆雷,甚至还牵涉到现任篮协主席姚明,其它领域就不用多说了,我国的腐败问题可以说与整个社会环境相关,体育界不过是整个社会腐败现象的一个缩影而已。

事实上,自建国以来,在70多年的时间里,我国的反腐斗争似乎就没有停止过,为何至今仍然处于越反越腐,还呈现出愈演愈烈,逐步升级的趋势,值得深思。

笔者认为,我国的反腐工作之所以见效不大,关键原因在于,反腐不彻底,法律不健全,措施不得力,没有意识到反腐应该从顶层设计这个根本入手。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,应该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反腐的一整套法律法规,让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,并以此来约束所有的政府官员和国家公务员。

在我国,没有严格可遵循的、具体的相关反腐法律法规,怎么可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?一次次的反腐运动只停留在表面,看起来轰轰烈烈,而实际上腐败的毒瘤并没有从根子上切断,所以各种腐败行为才能不断延续下去,而且还学会了与时俱进,手法翻新,五花八门,让反贪部门应接不暇。

此外,就是对于反腐行为的处置过轻,贪污十几个亿,不判死刑,有的通过减刑,十几年后就出来了,不仅保住了命,出狱后还能继续享受人生,有这等好事,何贪而不为呢?

今年以来,我国腐败大案频出,众多贪官落马,已有至少3名官员涉案金额超过3亿,最多的达到30亿。而且呈现出多点爆发的趋势,涉及不同领域。涉案官员有县委书记、教育局长、足协主席等。

对此,许多网民表示,中国的反贪已经到了紧要关头,必须修改刑法,来一次轰轰烈烈的严打!现在广大民众已经意识到,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反腐的打击力度,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。

首先,应该尽快对现行刑法作出修改,加大对贪腐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。对于经济领域的贪腐犯罪定罪后,按照相关法律条款,应该立即处以死刑并立即执行!只有这样才能以儆效尤,起到杀鸡儆猴的效应。

网友建议修改刑法,将受贿金额降至1000万元,达到这一标准就必须判处死刑。对判处1年至无期徒刑、死刑、死缓的金额,建议在1万元至1000万元内酌情判处。另外建议对行贿者判重刑,这是因为,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。

实际上,对于在治理国家中法律的应用,古人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“乱世用重典”这一治国方略,就被历代王朝统治者所证明,是一项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法治手段。

其次,需要实行政府官员财产公开制度。官员申报财产与公开制度在中国首次提出是在1987年,至今已有35年时间了。1987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研究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。1994年《财产申报法》被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,但未能进入实际立法程序。

1995年4月30日,中办与国办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党政机关县(处)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》,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中国官员收入实行申报。2010年6月,两办再次印发《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》。

但是,以上这些规定中,均没有提及财产公开。最终结果就是,已推行多年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,因为欠缺审查机制,更没有问责,官员在纸上填完了,组织部门封存起来,就锁到柜子里去了。

从世界各国官员的财产申报状况来看,官员财产公开是国际通行的廉政手段,但中国试图实行财产公开制度的尝试却显得异常艰难。这说明我国在制度反腐领域的阻力依然是巨大的。

造成这些阻力的原因是什么?在笔者看来,无外乎以下几方面因素:

一、制度推行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,基本上都采取了“自下而上”的改革方式,也都取得了成功。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追求稳妥,减少“自上而下”改革的试错成本。

但是,在涉及到反腐、监督政府官员行为这一重要制度推行时,仍然采取“自下而上”的方式显示是非常艰难的,而且也使得制度落实缺乏实际意义,很难取得成功。因此,反腐应该采取“自上而下”这一方式

官员财产公开涉及到绝大多数官员的切身利益,将他们的隐性财产公之于众,关系到他们的“乌纱帽”能否保得住。因此这种“自下而上”的推动方式,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做保障,在实践中是推广不下去的。这也是许多官员曾在媒体上公开宣称,上级公开财产,他们就公开的原因。

二、官员财产公布应从顶层设计入手,解决一些技术难题,通过区域试点到全国推广,逐步实行有限公开,最终过渡到无限公开

笔者认为,中国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试点及推广工作之所以进展不顺利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计划。

调查显示,绝大多数官员和民众都支持官员财产公示制度。但是,在什么范围内公示,怎样公示,向谁公示?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,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,然后再确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。

三、部分既得利益者在千方百计地维护自身利益

“官员公布个人财产”在中国为何阻力如此之大,一到了投票环节肯定通不过,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一些“既得利益者”在设法维护自身的利益。

目前,“政府官员公布个人财产”,在所有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已经成为司空见惯,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时,却在中国遇到如此大的阻力,举步维艰,这说明了什么?

根本原因在于一部分已从贪腐中获取丰厚利益的既得利益者,不愿放弃所得到的好处,这也是中国反腐多年一直难以见效的主要原因,无论你多么努力反腐,也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者!

官员先富与党纲、党的宗旨不相符,而公示财产是顺民心、得民意之举。

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我国现行的政治理论,都不能解释官员先富的现象。改革开放以后,国家曾提出了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的口号,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为了快速推动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。

党的十九大指出,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,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。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
针对当前严重的腐败现象,广大民众建议两会修改刑法,认为只有从重从快处理贪腐行为,才能对腐败分子产生震慑力,清除不良风气,还广大人民群众一个良好清廉的社会环境。

结语

实事求是地来看,虽然反腐牵涉面广,处理起来难度大,这一点民众都能理解。但也不能讳莫如深,止步不前。如果长此以往,那么中国的腐败问题就始终难以根除,打击一段时间后,又会死灰复燃。

要想达到从根本上彻底清除腐败这一目的,就应该下定决心,积极采取措施,由点到面,先行试点,逐步实施,然后再向全国推广,最终全面落实到位。只有这样,中国的防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,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清除腐败是一个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,也事关民众的最大关切。彻底清除腐败,是一件顺民心、得民意,利国利民的伟大壮举,它必定会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。从目前一直在网上持续发酵的“联想事件”中就可以看出,民众对于反腐问题的关注度有多大!


责任编辑:kics96
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

机构最新动态

实力商家展示

  • 货源一手
  • 商家通
  • 潮牌工作室
  • 广州市新翼服饰
  • 海南北岸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
  • © 原仿网